秋葵是“糖尿病克星” “植物伟哥” 可信吗?

近期,不时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秋葵的神奇功效,称其是“糖尿病克星”、“植物黄金”、“植物伟哥”,还能预防癌症。

秋葵形似辣椒、吃起来黏黏滑滑,不算是主流蔬菜,不少人是看到网上推荐才去买的。秋葵确实对身体有一定好处,但要指望它来治病就太夸张了。目前还没有证据或临床证明显示秋葵具有防癌、壮阳、“糖尿病克星”的功效。

秋葵的特色之一就是含有黏液蛋白、水溶性果胶,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抑制胆固醇和糖的吸收。每100克秋葵含膳食纤维4.4克,高于茄子、南瓜、冬瓜等普通蔬菜的膳食纤维含量。说秋葵可以降糖,是基于其膳食纤维含量比较高,可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幅度,降低胰岛素水平或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但胰岛素是现在找到的降糖效果最强大的物质,秋葵既不是胰岛素,也没有证据说它能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因此不可能专“克”糖尿病。不过,秋葵因为热量低,升血糖作用不明显,作为糖尿病饮食疗法中的一款菜品还是不错的。

秋葵维生素含量丰富,还含有锌、硒微量元素以及植物黄酮,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也有益于抗肿瘤,但说是抗癌的“植物黄金”就太夸张了。秋葵的抗癌之说来源于它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确实可以降低胆固醇,通过及时稀释潜在的有毒物质而抑制结肠癌等的发生。但要靠吃秋葵达到防癌几乎不可能,没有一种蔬菜可以成为灵丹妙药。“植物伟哥”的说法就更不靠谱了。秋葵含有的植物激素微乎其微,更不会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从中医角度说,秋葵是寒性食物,清热利湿,最适合体虚湿热、想要减肥的人群食用,脾胃虚弱的人不建议吃。此外,由于秋葵含有草酸钙,因此肾结石和高尿酸者也不适合食用。

延伸阅读

大腹便便熬夜男性 易得糖尿病


上海的一项权威研究项目显示,生活压力较大的年轻白领群体患糖尿病几率正在升高。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治技术》项目组负责人贾伟平教授在沪透露,根据我国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处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人群比例更

高,已占到15.5%。这意味着我国目前有2.5亿人正在受到糖尿病的威胁。

糖尿病向白领熬夜人群侵袭

与体力劳动者患病的特征明显不同的是,白领人群由于熬夜、精神压力巨大以及生活不规律而诱发的糖尿病体现出了空腹血糖普遍偏高的明显特征。而数据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全国范围内在20-3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人群高达3.2%,糖尿病年轻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贾伟平教授说,上海每年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以每年1.65%的速度在递增。而潜在的糖尿病患者中,更有50%并没有被医疗机构发现。

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经15年积累,对1140例临床病例的研究,第六人民医院的获奖项目课题组建立了世界首个中国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核磁共振诊断腹型肥胖的标准是腹内脂肪面积大于等于80平方厘米,腰围切点男性大于90厘米,女性大于85厘米。如果女性腰围大于2.4市尺,男性腰围大于2.7市尺,今后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三四倍,尤其是大肚子细腿体型得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糖尿病易被误诊 别让并发症欺骗了你


糖尿病是中老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而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很容易被误诊,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本病的发生率已达到40%以上,只不过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本病的发生率已达到40%以上,只不过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其实,这些症状都是高血糖惹的祸,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二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在正常情况下,当膀胱充满尿液,神经感受器将信号经传人神经纤维送到神经中枢(脊髓和大脑),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发出排尿信号,于是膀胱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松弛,排尿顺利完成。而在其他时间里,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这样就不会发生尿失禁。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临床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1,尿潴留:这种情况最常见。表现为下腹膨胀,有尿排不出,膀胱残余尿量可达数百毫升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引起,小便次数较频、尿流慢而无力、每次尿量不多,严重者尿液大量潴留在膀胱。2,尿失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液淋漓不尽,类似前列腺增生的早期或老年性尿失禁。由尿道括约肌失控引起,患者往往憋不住尿,膀胱有点尿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

有不少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因此患病多年,自己却完全不知,常常是因其他症状就诊时才偶然被发现而确诊。

虽然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但它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且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无明显相关,有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还没有发现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就出现了排尿障碍。所以,很经常被误诊。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